建筑行业金融需求旺盛,且金融资源获取强者恒强,弱者趋弱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建筑企业面临的“应收难、确权难、资金错配”三难困境,在中小建筑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能较好地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近些年,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重要变革,随着行业领先者不断变革与创新实践,推出了以中企云链“云信”为代表的“信单链”1.0版,基于核心企业确权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建筑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共同推出的2.0版,基于核心企业交易信用非确权的场景供应链金融产品;未来将推出基于建筑核心企业合约现金流精溢管理的3.0版,主动确权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从1.0—3,0版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迭代更新,极大缓解了建筑行业资金紧张与突破融资困局。
2023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提出:“优化服务模式,综合运用动产和知识产权、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融资”“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增加信用贷款投放,降低对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依赖”。
2023年5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3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决策部署,继续做好与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工作。”
2023年5月1日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的《建筑供应链金融业务应用指南》团体标准,就基于建筑行业“人、机、料”三个场景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与运用给出了相应规范。
相信未来,在国家金融和行业政策指导下,在行业领先者的示范下,坚持场景化、线上化和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从传统供应链金融进化到场景供应链金融的价值赋能,基于交易信用、场景信用、数字信用的场景供应链金融信用产品的广泛推广,将有更多的建筑核心企业、保理机构、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快速加入复制行列。
随着建筑企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化和智能化的提升,基于建筑核心企业合约现金流精溢管理的3.0版,主动确权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必将问世。由于核心企业充分掌握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运动规律,不仅可增强建筑核心企业主动确权意愿和破解“三难”困局,还能更好地管理企业实际货币资金,合理降低备付资金,从而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节约企业财务成本,提升企业CFO价值创造能力。
本文作者系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