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会计法系列解读之五
来源:
|
作者:李启旺
|
发布时间: 2024-08-10
|
2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首次将内部控制写入会计法,在第二十五条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这既为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顺应新时代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是各类单位规范各项活动、防范内外部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保障单位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财政部高度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在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会计法首次对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把内部控制建设成效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订完善—推动实施—监督评价—成果应用”的闭环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效果。一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监督评价,对于监督评价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二是深化内部控制成果应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成果应用,将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奖惩机制、责任追究等工作挂钩,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等其他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机贯通和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合力,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的效率效果。
(四)促进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繁荣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聚焦经济业务新要求,把握技术变革新机遇,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课题研究,推动内部控制理论创新发展,提升内部控制理论对内部控制实践的指导性。总结提炼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开展内部控制案例库建设,推广交流我国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调动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效果。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内部控制是各单位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固社会根本、利国家大局的基础保障。财政部将贯彻落实新会计法的要求,持续加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奋力写好新时代内部控制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