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报名
点击修改报名信息&补充上传凭证

  (二)大力推动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单位风险防控能力。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类型单位全面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政策指导,内部控制有效性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在上市公司方面,持续扩大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范围,稳步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在主板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2021年联合证监会印发《关于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后原中小板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推动原中小板上市公司并入主板后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23年联合证监会印发《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通知》,推动所有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截至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已经实现全覆盖。同时,会同证监会印发通知明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管控要求,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二是在国有企业方面,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全部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编制中央企业内控体系工作报告,地方各级国有企业也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2021年,财政部印发相关文件,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贯穿境外投资业务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境外投资风险。三是在行政事业单位方面,自2017年起连续八年组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数量从2017年的48万份上升到2024年的61万份;全面汇总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形成相关分析报告,为健全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深入挖掘内部控制报告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绩效管理、监督问责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将内部控制报告纳入对各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各地区财政管理绩效考核。 

  (三)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和实施。2006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审计署、原银监会、原保监会联合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为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政策协调和指导。2016年,为协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建设与实施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23年,根据新的形势需要,财政部对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并公开选聘了来自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术界和中介机构的80位咨询专家,充分发挥咨询专家在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和实施中的智库作用。此外,近年来,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推动内部控制规范在本行业系统的贯彻实施,提升了行业管理水平,筑牢了行业治理基础。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对六大经济活动进行扩展,突出对高校特有风险的管控。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下属通信管理局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指引,整体推进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医疗活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公立医院运营风险。审计署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情况作为各项审计检查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落地实施。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推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评价范畴。金融监管总局通过加强银行和保险机构内部控制,规范信贷融资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中国证监会着力推动所有上市公司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专题检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请扫码登录金山办公后按表上要求填写信息
培训资料网盘下载
结业记录查询
更多培训功能
培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