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应收账款与工程合约统筹管理研究
来源:
|
作者:黄铮
|
发布时间: 2023-08-07
|
3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流入,减少资金占用,保障正常生产运营,是建筑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其他行业显著不同的是,建筑工程项目按照里程碑节点付款,应收账款周期与工程项目进度显著相关,这为建筑企业统筹管理应收账款和工程合约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基于此,马燕明会长专门撰文研究,分析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分类、特征和应具备的管理能力,并从财业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三个对比”的应收账款与工程合约统筹管理方略,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意义。
建筑行业企业数量较多,竞争壁垒不高,甲方的支配地位较为明显,所以这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占比就较高,一般约40%左右,数额巨大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建筑行业应收账款,项目业主方是债务源头和基础,管理好业主方应收账款,企业财务需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强化财业融合力度。
建筑行业的“应收难”不单纯是指中小建筑企业,包含建筑行业产业链上的建设方(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业主)、总承包方、分包商或供货商等各方主体,链条上各方主体依据项目里程碑节点或货物交付转移,至少形成三层应收账款:第一层,总承包方对建设方的应收账款;第二层,分包商或供货商对总承包方的应收账款;第三层,供货商对分包商的应收账款。每一层的应收账款都有不同难点;第一层,尤其是政府项目,受各种调控政策影响,近年出现拖欠已是常态;第二层,总承包方因建设方拖欠而延缓上游结算,总承包方“以收定支”,分包商垫资已是行业惯例;第三层,供货商的“上打下”赊销,对中小建筑企业影响巨大,生存都会面临问题。这也是国家不断出台普惠金融政策,积极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缘由所在。
1.应收账款反映了工程项目行业特征
建筑企业中标并与业主方签订工程建设服务合约,是以其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提供和交付特定标的物为前提,不像工业或商业等其他行业是以提供产品或商品服务为前提。两者有区别也有一致性,重大区别在于,一是建筑企业合约签订就意味着应收账款必然形成,不象其他行业根据市场预测签订合约,当发出产品或商品,一旦承诺相应的商业信用账期才会形成应收账款;二是应收账款形成基础不同,回收难点不一样,建筑企业能否主导业主方应收账款,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等至观重要,、而其他行业应收账款回收难与否,关键看企业把握市场趋势与商业信用评价能力。相同点在于,无论是工程项目业主方或是其他行业用户,其客户自身信用和付款能力是应收账款回款的关键。
2.应收账款周期与工程项目进度成正相关
受国家监管政策、项目实施客观工序、质量要求等限制,工业或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平均交付周期为12—18个月,项目交付按照里程碑节点分阶段验收,每个阶段先期投入始终处于待验收等待阶段,因此建筑行业应收账款有其行业必然性,只是账期周期的长短要符合合理工期边界,否则就会变成长期拖欠。
3.应收账款的基础是项目业主方
工程项目合约结算进程快慢的关键是合约商务、合约建造、合约运营三个环节的管理关系,其中合约商务是前提,合约建造是保障,合约运营是关键,三个环节彼此互为基础与支撑,决定了应收账款的回款率和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