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与不足
来源:
|
作者:liqiwang
|
发布时间: 2019-12-13
|
10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会特聘专家秦玉文在第13屆中國城市建設投融资论坛做“2018年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与不足”报告。
——第13屆中國城市建設投融资论坛 2019.12.13 演讲节选之一
一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投资额,不仅增长幅度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而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逐年小幅提升。其中,2016占2.88,2017占3.01,2018占3.12。
二是投资类型结构中突出了重点。在2018年实际完成的20123亿元投资额中,道路桥梁和轨道交通两项加起来接近占65%;排水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含垃圾处理的市容环境卫生、地下管廊合计占24.24%。这种投资类型结构,客观地反应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所带来的道路、环境这个最大问题,已经被城市政府紧紧地抓在了手上。它反映出投资类型结构比较合理,突出了重点。
三是产品与服务的水平继续保持了微幅提升。与上年相比,2018年提高的幅度分别为:城市供水普及率0.06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0.44;人均道路面积是4;污水处理率0.95;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是0.2和0.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22。
比如地下管廊。2016年全国形成廊体的只有479.4公里,到了2018年末,建成管廊廊体3244.36公里,比2016年增长了16.7倍。此外,还有1938.79公里再建。
又如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底,再建地铁的是38(39)个城市;建成运营的是29(30)个城市。到了2017年末,再建的扩大到50个城市,建成运营有的32个城市。有人统计,到今年1月份,有37个城市开通地铁。到2018年末,全国建成的里程5141.05公里,再建5400.25公里。2016、2017、2018这三年,建成的里程数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分别为16.84%、28.10%、11.90%)。
五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和助推了城镇化。到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年提升1.06和1.02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已经非常接近《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目标。预测到今年年末,城镇化率等部分《规划》目标,或许都将提前完成。
一是资金来源渠道结构中,社会资本占比不多。综合分析表中所列占比情况,可以看出,投资来源虽然继续保持了政府、社会,内资、外资,贷款、债卷,经营自筹等多渠道,但总体上资金来源结构不十分合理,主要是社会资本,特别是私人资本占比不多。
二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历史遗留隐性债务依然不少。虽然我拿不出准确数据,但看报导,看文章,吓死人。确实“存量债务规模大,风险高”。城投公司同志们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