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学术委员会每日速递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宏观视野】
靠通胀刺激经济是饮鸩止渴!银保监会副主席:大开货币、财政闸门,会放出"笼中之虎"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近日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指出,当前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至近几十年的高位,直接原因在于供给侧,但根本来看,通货膨胀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他指出,需要避免滑入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权衡取舍的“菲利普斯曲线陷阱”,原因在于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不利于扩大社会在生产、会阻碍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从长期来看不可持续。大开货币、财政闸门,会放出“笼中之虎”。肖远企指出,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全球通胀水平持续下行,西方进入所谓的“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时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更是出现“通胀消失之谜”,通货膨胀率长期维持在历史低位。即便到2021年,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率突破了所谓“温和通胀水平”的目标上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仍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的(transitory),只是受到某些个别因素的扰动,很快就会消失。直到2022年初,随着一些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发达经济体才真正认识到通货膨胀的严重性。美联储更是两次加息75个基点,欧央行也跟进加息50个基点,动作之大超出许多人的预期。
【金融资讯】
人口负增长,也有机遇吗?
说起人口话题,中国人最关心两件事:一是印度总人口啥时候超过中国,咱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头衔还能维持多久?二是中国人口何时出现负增长?现在,这两个问题都有明确答案了。根据联合国7月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而比这更令人不安的是,报告显示,7月1日,中国总人口为14亿2588.7万,比年初的14亿2592.5万人减少了3.8万人。也就是说,中国总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了。虽然这一数据目前尚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但联系到国家卫健委在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上,首次公开承认,(全国人口)“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所以就算不是今年,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事也已进入倒计时。
信息量巨大!商务部回应美方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前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17.3%
8月18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保持较快增速。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超过30%。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还对近期国内多地疫情突发,商务部采取的保障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措施予以介绍。并回应了“美国近日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