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对第十条和第二十五条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整合,删除了第二十条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强调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加凸显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刚性约束。本次修订是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在各单位落地实施、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实施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生成会计信息的基本依据,是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规则,是国际国内资本市场通用的商业规则和技术语言。在当前我国经济深入融合全球经济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系统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扎实开展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工作,不断开创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工作新局面,实现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实施、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计准则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也是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和资金畅通、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当前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中国香港、欧盟、英国、瑞士、俄罗斯(债券发行领域)等国家或地区的等效互认,为我国企业降低海外上市融资成本、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实施工作、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
二、坚持系统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实施工作
近年来,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坚持服务国内实践和国际趋同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闭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体系,持续加大准则制度实务指导力度,深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实施工作向纵深迈进。
(一)建立企业会计准则闭环工作机制,强化企业会计准则“制订完善—指导实施—强化监管”全流程管理。2021年以来,财政部建立企业会计准则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制订完善、指导实施、强化监管三大环节间的有效协调衔接,持续提升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水平。一是聚焦准则执行效果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构建“制订完善—指导实施—强化监管”的正向闭环。拓展问题收集渠道、丰富准则实施指导工具;加强准则实施与准则监管的协同联动,提升监管效能;注重以监管实践观照准则效果,实现准则建设螺旋上升。二是强调提升准则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构建“强化监管—指导实施—制订完善”的逆向闭环。以监管实践反馈实施问题,提升准则实施效果;将实施指导成果及时提升为准则规定,不断完善准则体系;以准则基本制度作为监管基本遵循,强化监管支持工作,维护准则权威。
(二)持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体系,服务国内实际需求。一是研究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以来,财政部结合国内实务发展和国际趋势,陆续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42项具体准则。特别是近年来,陆续修订发布了收入、租赁、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准则,较好地满足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会计实务的需求。二是研究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为及时解决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先后制定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7号,规范企业有关问题的会计处理。三是梳理形成准则汇编、应用指南汇编。对现行各项准则文件进行汇编,通过全面收录、按议题系统梳理、以注释方式说明准则更新情况等方式,形成《企业会计准则汇编》,在系统梳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充分协调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形成“准则汇编+指南汇编”的权威工具书组合。四是全面规范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为及时反映准则要求、解决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中的实际问题,财政部先后修订印发了合并财务报表、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等格式要求的通知,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