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学术委员会每日速递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宏观视野】
当前经济最紧要的是稳预期,这既要靠政府,也要靠企业家
1、 稳定预期既靠政府,也要靠企业。政府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减少一些不确定性,但最终也需要企业家去面对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更好地提升能力,这是应对市场最好的方法和途径。2、当前关键在于尽可能的用政策、管理的确定性来支持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用政策、管理的稳定性来引导企业经营发展预期的稳定。特别是小微企业,他们体量小、实力弱、应对风险能力总体不强,特别需要政策支持。3、小微企业总要面对市场的波动,总要面对产品升级换代。因为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竞争过程中做得好的当然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竞争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肯定就会落后,甚至有可能被淘汰。
【金融资讯】
对当下的市场是比较乐观,看好新基建、ESG等赛道
7月1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在北京举行。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会上表示,如果要对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上行的预判,就在于经济稳定,EPS良好,PE也就是流动性得到相应的支撑,流动性最好是比较充足的,情绪又高涨,这三者相乘才可能是一个牛市格局。货币宽松在疫情期间也就是2020年到2021年更为剧烈地释放出来。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净投放来看,这已经创人类新高。这样的量级是基于没有任何通胀,只要无限量的应用这样的流动性就可以了,这被称之为现代货币理论,也就是当下经济学里的网红理论。
我们应该没有再实行强刺激的条件了
自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得相当温和,甚至大多数年份没有超过2%,这是因为GDP增速超出供给能力的经济过热不再常见。而之前的20年并非如此,因地方基建投资的冲动强烈,或因政策刺激所致,货币创造的规模不断突破中央政府设定的上限,并最终因为触发当年固定的运输能力或煤炭产能而引发物价自上游向下游的快速传导,形成消费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这一状况大约在2012年之后得到了抑制。2009-2011年那一轮的经济过热—2011年的CPI上升了5.4%—已经过去了10年,而中国至今没有再度推出超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明显加强,货币创造和信贷的增速被维持在适度水准,货币超发和财政过度透支行为得以阻止。2015年之后,出于去杠杆和去产能的需要,中国的央行重新定义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并依照所谓“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来分配信贷,对债务比率过高的行业实行了限制性的支持。那些高污染行业和信用过度扩张的房地产部门受到了金融抑制,而这些行业正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