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努力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中央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286亿元,用于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做好医疗保障托底。
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安排707亿元,重点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发展租赁住房,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安排152亿元,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帮扶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文化产业恢复发展。
5.支持保市场主体。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继续执行2019年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减税降费翘尾约5000亿元。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强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支持。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打造全链条、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好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6.支持保粮食能源安全。
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着力保障能源安全。继续支持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7.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恢复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服务高端品牌。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8.支持保基层运转。
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切实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
9.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小规模种养户的服务。